[編者按] 繼2011年上半年推出“身邊的感動”系列報道受到廣泛好評後🧑🏫,從2011年10月起,我們推出了新欄目“學者筆談”🏋🏽♀️。本欄目將陸續推出一批我校有影響的學者,重點展示他們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和文化傳承與創新等方面的觀點和見解、思路和做法及理論和實踐🤱🏼,旨在弘揚科學精神,激蕩人文情懷,回歸學術本位🙆🏼♀️,濃郁學術氣象,全面提升交大學術的影響力和傳播力🕸。 ■ 什麽是哲學?我以為哲學就是對於“道”的探索👨🏼🌾。 ■ 一個人應該不斷超越自己精神的狹窄性,在生活的喧鬧中永遠能夠超然地站在無限的自然的清新空氣中,思考與審視自我、生命和自然🧘🏿。 ■ 藝術有著科學技術不可取代的價值♏️、藝術和科學是互補的🚶🏻♀️🧎🏻♀️;藝術及美對於提升科學家和技術專家們的創新能力、創新驅動力以及他們人性的全面發展和豐富都有著關鍵的意義🦵🏻;藝術和科學在最高境界是相互融合的👇。 ■ 一個理想的教育體系應該是以 “真⚅、善➗、美”為其價值基礎的🫏👨🏼🎤。 我想就以下兩個方面談一下自己的一些思考🦎:一是談一談科學技術和藝術之間的關系👩🏼🧑🏿🦱;二是談一談以“真、善、美”為價值基礎的教育體系。 什麽是哲學?我以為哲學就是對於“道”的探索🌻💭。我不認為“道”是神秘的、不可言傳的。相反🙋🏿♀️,“道”即是萬物共同的內在本質與規律🏃♂️➡️,它是可以被探索並被揭示的。可以說,“求道”對於人生是最為重要的🎅🏽,而“得道” 與“行道”則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一個人應該不斷超越自己精神的狹窄性🧛🏼♀️,在生活的喧鬧中永遠能夠超然地站在無限的自然的清新空氣中,思考與審視自我👒、生命和自然⚈。只有這樣👐🏿,才可能成為一個豐富的、甚至偉大的生命,才可能使自己的生命獲得價值。 科學技術和藝術之間的關系 藝術和科學技術都屬於人類文明中最偉大的組成部分。我認為,藝術有著科學技術不可取代的價值、藝術和科學是互補的;藝術及美對於提升科學家和技術專家們的創新能力、創新驅動力以及他們人性的全面發展和豐富都有著關鍵的意義🛍;藝術和科學在最高境界是相互融合的。 藝術有著科學技術不可取代的價值🫗👨🍳、藝術和科學是互補的🚤。藝術的直覺和震撼是不可能僅僅用理性邏輯或語句表達的,而其對於人們精神境界升華的推動力也絕不是物質生活可比擬的。比如說我在聽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樂”的“歡樂頌”時,總是感到仿佛所有的、原本孤獨的生命終於共同聚集到了一個輝煌的聖殿中,共同地詠唱著華美激情的歌曲🔫。這種激情的熱流會使人產生一種神聖感🐥,感悟到人類的偉大🥾、生命的偉大、以及自然的偉大。美來源於人類潛意識與其對象之間的和諧 …… 偉大的藝術可以使時間凝固🚥,展示出生命永恒的情感和狀態。在藝術中🏍,生命向宇宙釋放出它的想象,希望和愛🧬🦦,並從中感悟宇宙和生命的永恒價值。藝術這種使不斷流逝的時間和萬物在精神中凝固和升華的能力是人類向無限的死亡和虛無挑戰、在無限的自然中建立其永恒價值的最偉大力量之一,其偉大價值是不可能被科學技術所取代的🫷🏼。而生命通過藝術對於自然和生命的直覺和感悟,對於他判斷並建立起生命在自然中的價值也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對於生命和自然,藝術有著科學技術不可取代的核心價值🕳。應該說,科學技術和藝術對於人類的價值是互補的:沒有科學,人類將不理解物理世界的真實🫰🏽;沒有藝術,人類將不能超越真實世界🧔🏼。 生命一部分是物質👈🏼,而另一部分是精神。沒有精神文明的發展🫳🏻,單純物質文明的發展只能加速人本身的“物質化”、“泡沫化”,最終導致人類文明和價值的衰落和毀滅🎟。在科學技術已有長期積累並在快速發展的今天、在“知識爆炸”的今天,藝術的地位不應該被降低,相反🚃Ⓜ️,它對於人類文明發展的意義在不斷地增加:在物質生活水平達到一定程度以後✹,人們會較少地為基本生存而擔憂👨🏻🦽➡️,而應該有更多的時間關註其發展、關註人性的豐富及價值的實現🛌🏿。而人們精神領域的發展(包括藝術的發展)😬🕵🏻,是防止人性被物質所淹沒、防止人類對真理及價值的追求被物質產品所麻木的希望所在。
藝術及美對於提升科學家和技術專家們的創新能力🎲、創新驅動力以及他們人性的全面發展和豐富有著關鍵的意義📼🤪。我對二位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和技術先驅——愛因斯坦和喬布斯進行了一個比較,驚訝地發現一個共同原理驅動他們產生出了偉大的創新理論或產品🧝🏼♂️,這一原理是:“簡單和美麗”。愛因斯坦表達過他對自然本質的以下強烈直覺和信仰:自然是簡單的、美麗的和對稱的。他的偉大理論🚦,比如質能方程 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和一個偉大的技術先驅用共同的基本原理指導著他們的發明👨🏽💻:理論或產品必須是簡單和美麗的👩🏻✈️。而這一共同的基本原理提示:科學技術創新的內在靈魂不僅僅包括理性邏輯思維🌷,也包括對世界及其規律的直覺性的“美”感🏜。對於偉大的科學家和技術先驅來說,藝術及美不僅僅是調劑他們生活的一個佐料,而其實際上是他們在科學技術上產生偉大創新力的根本源泉之一↕️。 2003-2012年🦵🏿,蘋果公司的快速上升及微軟公司發展的相對緩慢對我們有一個重要的啟示🏮🏃:一個產品功能的發展不再是產品價值增加的唯一因素。相反,“簡單而美麗”將成為產品價值的一個新的關鍵因素。由於現代生活的緊張節奏以及產品功能的快速增加🌯,人們會欲加將“簡單”👦🏽、“美麗”作為產品價值的關鍵因素,而功能對產品價值的影響將相對減小。 從愛因斯坦、海森堡到錢學森,他們都對藝術有著強烈的熱愛和領悟🤚🏿。為什麽藝術及美能夠對創新產生重大的推動作用🕳?我認為,藝術培養人們對於世界、對於整體的敏銳直覺能力⛄️,而這種“對於整體的敏銳直覺能力”對於原創性的科學思維是十分關鍵的。許多藝術作品中奔放自由的情感和思想可以培養人們在科學技術研究中思想的奔放自由,同時也深刻地反映和分析著人類的情感。而這種深刻性也是科學家、技術專家們在他們領域的追索中必須感悟和具備的👨❤️💋👨。藝術和美是使人們深刻地感受人類文明的偉大、對自然和生命產生深層次愛的根本原因之一。而這種對世界、生命深刻的崇敬與愛,而不是單純的智力🧏🏿🐂,正是許多科學家、技術專家們勇於克服研究中艱難困苦的精神支柱和關鍵動力。 從哲學角度說,藝術對於科學技術的發展有著四個方面的重要意義:藝術是培育科學技術工作者獲得創新能力的關鍵手段之一👠;藝術可以增強科學技術工作者對創新和創造的熱情,而這種熱情為他們克服研究中的艱辛困苦提供了精神支柱;藝術使科學技術工作者的個性及其生活獲得極大的豐富和發展;“藝術性”本身將愈加成為產品的一個關鍵價值所在。 “藝術對於科學技術的發展有重大意義”這一概念對於我們教育理念的發展可能也具有著重要的含義🚭:我們對理工科學生藝術、美學方面的教育,不僅僅是為了使他們的日常生活更豐富,而這方面的教育是培養他們在科學技術領域獲得創新能力、創新驅動力以及使他們的人性獲得全面發展和豐富的關鍵組成部分📧。 藝術和科學在最高境界是相互融合的🌧🔍。科學的目標是探尋自然界的真理,而藝術的目標是追求美以及人類情感的真理🧑🎨。因此,盡管它們運用不同的方法、依賴不同的精神能力,這兩者的本質都是對真理的追求🧜🏼♀️:一個是對物質世界真理的追求,而另一個是對人類情感與直覺真實狀態的揭示。因此,我寫過這樣的話:“藝術和科學的最高境界是相互融合的:最偉大的科學必然是最華美的, 而最偉大的藝術一定充滿著真理。” 以“真、善🎢💁🏿♀️、美”為價值基礎的教育體系 一個理想的教育體系應該是以 “真、善、美”為根本價值基礎的。“真👰🏿♂️♙、善、美”是人類的最高價值。“真”主要由科學和哲學完成🫳🏿,其主要依賴於人類的理智和邏輯能力→。“善”主要由哲學和宗教完成🦌,其主要依賴於人類的情感以及理智能力。“美”主要由藝術完成💅🏻,其主要依賴於人類的感覺和情感能力🫁。“真🧜♂️、善🛳、美”是人類的三大價值,它們相互不可取代,都具有根本性的意義。因此,科學、哲學與藝術也是相互不可取代的、最重要的三大文化分支🌈。去年我寫過這樣的話:“生命用由科學🙍🏻♀️、藝術和道德構成的火焰向無限的死亡黑洞挑戰♛:科學構成了火焰的光芒🧗🏿♂️,藝術構成了火焰的色彩,而道德構成了火焰的熱量。” 理想的教育體系應該是以“真👨🏼🔬、善、美”為根本的價值基礎👰🏼♂️。教育的一個根本目的就是為社會培養出“真、善🙇🏼♂️🧿、美”的人。教育通過對學生在科學、哲學與藝術方面的教育以培養和提高學生“求真”🧑🦽➡️、“求善”、“求美”的基礎和能力☕️。正如“真🤘🏼、善📵、美”是人類相互不可取代的三大價值一樣,科學、哲學與藝術教育也應該是教育中相互不可取代的關鍵組成部分。 大學,特別是一流大學🦶,是人類社會中探索真、善、美的核心區域。大學通過以下兩條途徑推動人類文明向更真、更善👱🏽♂️、更美的方向發展👮🏼:一是👩🏼⚖️,通過培養出具有創造性地推動社會向真⛩、善🏮、美方向發展的人才,這些人才是推動人類文明發展的先鋒隊員;二是,通過科研👩🏿🦲🧘🏽♀️、社會服務等活動推動人類文明向真、善、美發展🥿。 為了教育學生獲得追求“真”的能力,“求真能力教育”應該使學生獲得:知識基礎🤞🏿、邏輯思維能力💉、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綜合能力以及表達溝通能力。 當代經濟已經從“以知識為核心的經濟”轉化成為了“以創新為核心的經濟”。因此♦️,我們的教育也需要從“以知識為核心的教育”轉換成為“以創新為核心的教育”🙇🏻。隨著時代的發展🏋🏻♂️,對創新能力的培養應該成為教育中愈加重要的組成部分。 回顧歷史,以往大部分學校的教育主要關註於學生知識基礎及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而缺乏對學生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綜合能力以及表達溝通能力的培養🧑🏿🚒。因此,有必要對教育進行系統性的改革,以開展對學生六方面“求真能力”的系統性培養。 為了教育學生獲得追求“善”的能力,“求善教育”應該使學生獲得三種精神能力🧑🏻💼:使學生擁有為人類文明、為社會和他人服務的強烈願望和熱情;使學生擁有優秀的EQ📙,其包括情緒的成熟穩定性、在逆境中沉著冷靜👨👩👧、百折不饒的精神能力;使學生在保持、發揚個性的情況下🌷,具有很強的合作精神與能力。 為了教育學生獲得追求“美”的能力👩✈️,“求美教育”應該對學生進行以下幾方面的培養:使學生擁有欣賞👸🏿、領悟藝術和美的能力;使學生擁有一定的創造“美”、開展藝術創造的能力。 以上是我對一個新的教育體系——一個以“真、善✶、美”為價值基礎的教育體系——基本思想的一個宏觀概述。這一理論的發展豐富仍需要大量的工作🥝⚠️,其目標是成為一個依據於人類三大基本價值的一個系統性的教育理論🍇。 學者小傳 殷衛海🤶🏼🎸,上海交大意昂4体育平台教授🚠、學術帶頭人、副院長,是交大首批通過綠色通道全職加盟交大的高端人才之一。 在2002-2008期間於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意昂4擔任PI💋。在神經細胞死亡的研究領域中得到國內外同行的認可👩🏼🦱:作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PNAS和Antioxidants & Redox Signaling等國際一流雜誌發表論文🐶,被引用超過1200次👩🏻🦽➡️。擔任神經細胞死亡研究的國際專著“Frontiers in Neurological Research”以及三本SCI雜誌神經科疾病機製研究專輯的主編🦕。受邀擔任美國神經科學學會全國年會神經保護分會的主席和神經細胞死亡專題會議的特邀演講人。曾以第一負責人的身份從NIH等機構獲得了六項關於神經細胞死亡研究的科研基金,並擔任美國心臟協會腦研究分部科研基金的常務評委。 殷衛海回國後獲得包括97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委基礎研究重點基金等多項國家級及省市級科研基金。研究團隊在2012年的前五個月已經發表了7篇SCI雜誌論文及1篇Springer腦卒中研究專著的章節🚶🏻🥌。研究發現NAD+(細胞中的一個關鍵分子)可以通過抑製炎症、細胞自噬等機製有效防止腦缺血、腦外傷等疾病中的腦損傷👫🏼🫸🏻,並可以減少腫瘤細胞的存活。哲學社科作品有“自然生命論”及“創新學”等,還用中英文創作多篇詩歌與雜文,拍攝了一系列“哲理性攝影”作品。 |
|
|